近年来,扬州着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断提高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水平。大运河“运河十里”项目,是全市人民关注的重点项目。13日上午,“运河十里”项目示范段建成开园,记者在现场进行了实地探访。
“运河十里”项目位于广陵区京杭大运河段,东至京杭路,西至运河快速路,南至开发路,北至古运河,规划面积约6.85平方公里。为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进一步体现扬州大运河原点城市担当,去年3月底,我市启动实施了“运河十里”项目。“运河十里”项目具体实施内容主要为大运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有机更新、景观绿化提升、水系综合整治、公共及配套设施建设等。先期实施的项目即示范段,其南起原冷冻厂,北至江扬大桥,南北长度约1公里。
记者看到,经过精心打造,这里已焕然一新。绿树鲜花,平坦的草坪,还有堆土形成的假山,从而与东侧的京杭大运河一道,有山、有水,形成了自然的山水景观。
在整个示范段,还建有空中景观廊道,空中景观廊道还不止一条。其中一条位于示范段的中部区域,这条空中景观廊道与京杭大运河平行,沿着京杭大运河展开,在绿树中宛然穿行,延伸向远方。另外一条则位于示范段南部,临近二里桥路跨京杭运河大桥。站在空中景观廊道上,不仅可以俯瞰“运河十里”项目打造的美景,更可以俯瞰京杭大运河上的美景,看船来船往,听运河涛声。
而在京杭大运河边,则建设了一个个观景平台、亲水平台和亲水步道,从而可以让市民能够更进一步地观赏京杭大运河的美丽风光。
据施工人员介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精心打造了自然生态的亲水平台、绿道长廊,彻底破解了“临河不见河”的困局。项目还坚持“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将滨水空间开放给市民共享,真正让运河成为百姓家门口的“会客厅”。
记者注意到,在“运河十里”项目示范段打造时,还将“海绵”理念运用其中,进行规划建设,从而让整个示范段绿色生态、风光无限。
这里不仅打造了雨水花园,里面栽种了各式植物,同时还有草坪铺设的草沟,将雨水接入雨水花园,供植物灌溉。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整个示范段延绵不断、点缀有黄石山石。池底铺有鹅卵石的浅水池塘,宛然曲折,延绵有上百米。同时还设有溢流口,通过溢流管将过多的雨水排入其他的排水系统。
“运河十里”项目示范段打造时,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了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传输草沟、透水铺装、湿塘、可溢流生态屏障和生态沟渠等海绵城市设施,充分发挥“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从而达到调节城市雨洪,缓解径流压力,回收利用雨水的目的。
而整个示范段,更是绿色生态,在京杭大运河边的这个示范段,满眼绿树鲜花、绿色草坪,呈现出了一幅幅优美的绿色生态美景,可谓运河风光无限。
虽然刚刚建成的“运河十里”项目示范段仅仅是一小块区域,但这里的配套设施齐全,可充电、可停车,游玩休闲便捷。
记者注意到,园内的道路有直线,有弧线,有的一直向前,有的宛然曲折,但道路十分宽阔。据施工人员介绍,在项目生态基底构建中,充分尊重场地现状,秉承自然、经济的原则,实现了“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合一贯通。
示范段里,还在路边或者步行道边,因地制宜设置了坐椅,游客或市民,累了可以坐下来歇歇脚。
在示范段的北部,记者还看到,在绿树中,还建设了不少停车位,可以让前来游玩的市民有位置停车。不仅如此,在这片停车场中,还建设了智慧能源充电站,不仅有一个个普通的充电桩,还有不少智能快充和超充设施,可以快捷充电,今后市民和游客开电车来也有地方充电。
“运河十里项目建设是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城市有机更新的具体举措,对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名城形象、促进文旅融合,构建城市中央的滨水活力区,推动扬州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建专家点评说。